秧歌舞的历史发展

时间:2025-01-20 08:25 作者:斜阳旅游网 分类:广场大全 浏览:0

一、秧歌舞的历史发展

秧歌舞起源于古代农业劳动,汉族劳动人民在田间辛苦插秧、耕耘,耘田的劳动,以敲锣打鼓,用来助兴,其实早在宋代就有农事中唱秧歌的记载。后来人们不断丰富发展,将农民们劳动之余自娱自乐的形式,歌舞都统称为秧歌。现今广义的秧歌大致有三种类型:

唱歌舞蹈小戏。 狭义的秧歌只指秧歌舞。之后扭秧歌更发展成为一种唱腔和舞姿,但又因各地地理环境的差异,群众感觉,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例如陕北秧歌健壮明朗,自由奔放,东北秧歌生动活泼、幽默俏丽,山东秧歌豪迈粗犷、舒展大度等。

现在的秧歌舞样式除了保留了传统的扭、高跷、腰鼓、花棍、旱船,又加进了现代的舞蹈、滑雪舞、扇子舞、灯舞等。秧歌的音乐由原来较为传统的民乐,好像唢呐、锣鼓、钹等,发展到电子乐,不同的高科技乐器。音乐的旋律不仅仅有原来的秧歌调,还加入了民乐合奏、摇滚乐等。

二、东北秧歌舞是哪个民族

满族秧歌又叫“秧歌舞”,是东北长春一带的满族非常喜爱的一种文艺表演形式,又称为“浪秧歌”,特别是春节冬季称为上元节赛秧歌,十分的火爆。据《柳边纪略》载“秧歌舞者以童子扮三四妇女,又三、四扮参军,各持尺许两圆木,夏出相对舞,而扮一持伞卖膏药者前导,傍以锣鼓和之,舞毕乃歌,歌毕更舞,达旦而已。”这里说的是清代的一种秧歌。 实际上,这种满族秧歌也与中原闯关东来东北的许多汉民族的小戏、拉场戏、弦子、演唱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北秧歌戏了。这种秧歌内容非常丰富,场面非常状观,秧歌的队形也复杂多变,民间称“走图形”。什么“走八字”,“二龙吐须”,“野马分鬃”,“龙押尾”,“卷菜心”,“小蝴蝶”等等;更有一些“阵式”,什么“八卦阵”,“莲花阵”,“葫芦套”等,这其实都是一些军事名称,是演从前八旗兵丁在作战时使用的阵式和套路。后来,这类秧歌已和满族的秧歌融合在一起,也有汉族古书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老太太叼烟袋和傻柱子什么的。 满族秧歌独具特色,除了也用喇叭锣鼓来伴奏外,他们又有鞑子秧歌,莾式秧歌,鹰步秧歌和“鱼灯”秧歌,从而表现自己从前的游猎生活。 在冬季白雪的土地上,听着远方传来的锣鼓和音乐,观看那独具特色的满族秧歌,真有一番独特的感受。

三、秧歌鼓的打法

秧歌的节奏为4/4拍。单棒快点打法:咚 咚 咚 咚|咚 咚 咚 咚,是最简单的节奏。 单棒慢点打法:咚 咚 |咚 咚 , 双棒快点打法:咚七咚七咚七咚|咚七咚七咚七咚 注意,七时鼓棒要轻点鼓面。

秧歌鼓是传统的打击乐器,秧歌鼓固定双面桶形,比腰鼓稍小。鼓身罩以真丝绣花鼓套,其上有鼓带,下端缀以一排黄色丝穗。鼓身长33厘米,面径12厘米。秧歌鼓用於民间歌舞。如果真心对秧歌感兴趣,可以多去看一些秧歌视频,去认真的体会那种节奏。

扩展资料:

现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队为主要形态,舞队人数少则十数人,多时达上百人,既有集体舞,也有双人舞、三人舞等多种表演形式,根据角色的需要手持相应的手绢、伞、棒、鼓、钱鞭等道具,在锣鼓、唢呐等吹打乐器的伴奏下尽情舞蹈。

各地秧歌的舞法、动作和风格各不相同,有的威武雄浑,有的柔美俏丽,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秧歌

百度百科-秧歌鼓

四、扭秧歌 作文

上个星期,雪后晴朗的好天气,使我们忍不住要出去转一下,地点是宁溪的一个农家山庄。

我们吃惯了城市的大鱼大肉,现在品尝一下乡村的特色农家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就在我们酒醉饭饱的时候,那边传来了一阵热闹的锣鼓声,这是怎么回事呢?出去一看,原来是广场上正在举行扭秧歌活动。

这个广场四面环山,虽然是冬天,但周边的有些树木仍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平坦宽阔的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脸上都充满了笑容,特别是小孩子,异常兴奋,东奔西跑,也想上去扭两步。

这时候,人越来越多,连小山坡都站满了。欢快地乐曲中,一个穿着绿衣裤,右手拿着金边大扇子,左手捏着红色绸带一角的人,脚踩着鼓点,拉开了这次活动的序幕。

一刹那,广场上红绸飞舞,鼓声惊天,她们动作整齐,手中的绸布时而向前直伸,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左右摆动,如银蛇,似飞练,让人眼花缭乱,博得观众阵阵喝彩。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群老奶奶,你看,她们左扭一下,右扭一下,双手不断变着花样,左手拿着八角巾,右手拿着红扇子。八角巾一会儿甩在肩上,一会儿摇下来,扇子一开一合,灵活无比,真是精神十足,绝不逊色于那些小伙子。

热闹的场面一直延续到下午三点左右,喇叭声,锣鼓声,把这个寒冬的冬意吹得一干二净。我们都在看着,听着,在幸福和欢乐中陶醉着……

五、急需全民健身秧歌舞高清1-5套下载地址,孝敬老人用

我也在找,已找到2套:

六、陕北秧歌的特点

陕北秧歌舞,历史悠久相传北宋时已有,原为阳歌,“言时较阳,春歌以乐。”《延安府志》记有“春闹社,俗名秧歌。”由此可知,秧歌源于社日祭祀土地爷的活动。形式多样,是一种民间广场集体歌舞艺术,表演起来,多姿多彩,红火热闹。

陕北秧歌主要有“大秧歌”和“踢场子”两大类。大秧歌,是一种 在广场上进行的集体性歌舞活动,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动作矫健 豪迈,情绪欢快奔放,并伴有狮子、龙灯、竹马、旱船、跑驴等社火节目。“踢场子”秧歌,参加人数为偶数,成双成队,男待彩扇,女舞彩绸,既刚健又柔美,既洒脱,又细腻,逢年过节,城乡都组织秧歌队, 拜年间好。村邻之间还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热闹非凡。 陕北秧歌表演形式,主要特点是“扭”,所以也叫‘扭秧歌”,即 在锣鼓乐器伴奏下以腰部为中心点。头和上体随双臂大幅度扭动, 脚下以“十字步”作前进、后退、左腾、右跃的走动。上下谐协,步调 整齐,彩绸飞舞,彩扇翻腾,同时还可以伴随着唱。

秧歌舞主要有三 种角色,即伞头、文、武身子和丑角。 现在的秧歌舞,经过改革后角色有所不同,服饰可为现代装, 腰系红绸带。手中道具可以是镰刀、锤子,可用花伞。丑角也可不 要,也可和霸王鞭结合起来。

秧歌是载歌载舞的综合艺术。传统大秧歌是扭完后停着唱,群众叫“敲起来钮起来,不敲不扭唱起来”。扭大秧歌领头者叫伞头,一手持伞;另一个舞者身挎一串铃,手拿佛尘,称之为马排子,走在伞头后面。锣鼓琐呐一响,伞头着带着秧歌队,在前开路,变化各种队形。最红火的要数邻村互访彩门子秧歌,秧歌队进门要过彩门,对方秧歌来迎接。这时如两军对阵,一问一答,答对了方才接回村里。表演程序一般是伞头起唱,多为见景生情,即兴创作,锣鼓间奏,群 众合唱最后一句。

在陕北,每年春节来到,“锣鼓一响,喉咙发痒”,人们就开始筹办娱乐活动,有的地方也叫“热闹”或“闹红火”。早年多是男扮女妆。随着时代的发展,女的也参加。男女队身着彩服或带云角装的秧歌服,男的用毛巾包头,女的手持彩肩、汉巾。在活动形式上,有大场秧歌、小场秧歌。其中包括一些道具舞,如“狮舞”、“龙灯”、“水船”等。拜年有排门子秧歌,彩门秧歌;正月十五有酒曲秧歌、花灯秧歌。小场子秧又叫踢场子,分二人场、四人场,八人场。舞蹈动作丰富,豪迈粗扩,潇洒大方,充分体现了陕北人民淳朴局憨厚、开朗乐观的性格。陕北人闹秧歌,就是图个吉庆,图个红火。每年正月初二三开始,几乎要闹腾一个正月天,一直到二月初二才压了锣鼓五音,去忙自家庄稼活。闹秧歌不仅是青年男女的事,甚至许多老汉,老婆也乐于参加,锣鼓一敲响,喉咙眼直痒痒,就想亮开嗓子唱几声,甩开胳膊扭秧歌,踢场子,自取其乐。不参加秧歌队的人就跟上秧歌队看红火,不仅在本村看,甚至跑上十里八里的山路,到邻村看歌。而正月十五闹无宵,转九曲,也许就是陕北闹秧歌的最高潮。

上一篇:幼年和童年哪个大?分别是几岁?
下一篇:伤感对唱,一首《盼情缘》唱出多少泪,多少痛

猜你喜欢

  • 阿采广场舞全部歌曲下载

    一、阿采广场舞全部歌曲下载 阿采广场舞是一种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舞蹈形式,以其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舞姿,深受广大民众喜爱。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从阿采广场舞中感受

    2024年12月20日
    0
  • 红枫广场灯展时间?

    一、红枫广场灯展时间? 灯展时间是晚上七点到十一点。 红枫广场是漯河市郾城区沙澧河风景区著名景点,以河堤红枫叶林命名,是漯河市市民和孩子休闲娱乐代表性景区,每到周末

    2024年10月04日
    0
  • 炫舞红晶紫魄字体是怎么得到?炫舞红晶紫魄字?

    一、炫舞红晶紫魄字体是怎么得到?炫舞红晶紫魄字? 徽章“红晶紫魄”可通过舞团等级24级以上的小卖部购买该徽章为聊天笔,装备后发言效果如下: 二、广场舞丁香花紫美瞳 广场舞

    2024年08月16日
    0
  • 蜜蜂 王台 急造台 区别

    一、蜜蜂 王台 急造台 区别 蜜蜂王台与急造台的区别 在养蜂过程中,蜜蜂王台和急造台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它们都与蜜蜂的繁殖有关,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 蜜蜂王

    2024年11月25日
    0
  • 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到战神广场(巴黎七区)有大巴么?

    一、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到战神广场(巴黎七区)有大巴么? 没有直达的,最近的可搭乘法航机场巴士(les cars air france)的1号线到巴黎荣军院Invalides(也在7区),这里离战神广场已经不

    2024年06月07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