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关西的大阪京都奈良,名古屋,哪些景点,商业区必去的?大概花费多少天?

时间:2024-08-23 14:34 作者:斜阳旅游网 分类:博物馆 浏览:0

请问关西的大阪京都奈良,名古屋,哪些景点,商业区必去的?大概花费多少天?

大阪

道顿堀 大阪城 通天阁 海游馆 环球影视城(主题公园)

ABE no HARUKAS (在这个楼上可以俯瞰大阪全景)

京都 (感觉京都基本上是个景点就有外国游客,就不要太挣扎了。。。)

清水寺 二条城 金阁寺 银阁寺 岚山(看红叶的季节适合去)

奈良

奈良公园 东大寺 唐招提寺 奈良国立博物馆

名古屋

名古屋城 名古屋港(水族馆) 荣町(这附近很多百货店啊,好吃的店什么的)

大概这些都玩遍在不走冤枉路的前提下,除去来回的飞机时间之外,总共需要7天差不多

地震不期而至 博物馆有哪些防震绝招

线拴固定法

地震中,文物出现滑动、翻倒,甚至从展柜中飞出的情况屡见不鲜,由此博物馆在展示文物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固定文物,避免其移位。

目前世界上博物馆在固定文物上常用到“线拴固定法”。通常情况下,这种做法是在陶器、瓷器等文物的颈部或腰部系上透明尼龙线,再将尼龙线拉紧用小钉固定到展台的四角。

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操作起来非常讲究手法,缠线既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的话,接触文物的地方有可能造成文物色彩剥落;太松的话,地震中文物依然会晃动,起不到什么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博物馆渐渐摸索出了解决办法,比如在彩绘的地方,可以加上一根细小透明有弹性的套管,这样就可以减少细线对文物的摩擦。

对于线的选择,许多博物馆都使用钓鱼线,这种线很细几乎不会影响观览效果,同时它又非常结实,且张力较强,足以固定类似青铜器这样较重的文物。据了解,近年来美国的一些博物馆使用了一种新材料钓鱼线,这种线采用超高分子树脂制成,比一般的尼龙线张力高2.5倍。这种线本来是钓鱿鱼用的,后来被博物馆发现,从而登堂入室为文物保驾护航。

支架固定法

塑像文物因为造型不规则,所以较难用线拴法固定,针对这种文物,博物馆通常采用“支架固定法”。

支架固定法最适用于陶制仕女俑,因为支架一般是中空的,这样可以在展台中心按俑的高度和粗细设置一根立柱,然后将陶俑插进去就行了。对于造型更加复杂的马俑或骑俑,支架固定法也很适用,比如在马肚子下前后设两个支架,支架上有半圆形托,正好托着马身,使马倒不了。比较特殊的是唐三彩马,其往往自带一个底座,所以不能用托架,这时可前后左右各用一小卡子将底板卡在展台上就可以了。但这样做也有弊端,若发生特大地震,导致塑像摇动太大或发生展台冲撞的话,马腿就有可能折断。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支架法最好与线拴法结合使用。支架法与线拴法混搭的情况经常出现在石佛像上。通常情况下,佛像脚部会固定在一个木制展台的凹槽里,在佛像的背后则立有一根铁制方立柱,立柱下方固定在结实的展台上,立柱上方连接着一个半圆形铁箍(或由一根带细管的钢丝代替),正好卡住佛像的腰部,半圆形铁箍也一样要与佛像之间垫上一层衬垫,以防止擦伤文物,如果有彩绘的话,还需使用更光滑的衬垫,以防止将色彩擦落。

加装防滑垫

使用防滑垫是一种更为新颖、便捷的固定文物方法,这种方法对于体积较小的文物,如杯、碗、瓶、罐等效果极佳。

防滑垫是一种透明胶垫,使用新型材料制成,摸上去柔中有硬,有些黏度,但又不是胶,所以不会粘在文物上。把瓷器放在胶垫上,就能将底部粘住,所以瓷器不会倒,也不会滑动,还可以减震。防滑垫薄厚不一,可根据器物的形态选择,比如做成凹槽状的,可以将瓷器底部放在凹槽里,使之更加稳定。

日本博物馆如今多采用一种圆形防滑垫,各种大小都有,把它贴在器物足底,完全不影响观览效果。基于防滑垫的广泛使用,日本还出现了更为安全的防滑展台,即给整个展台都铺上一层防滑垫,以做到对文物全方位的保护。

由于防滑垫比较经济实惠,所以除了博物馆外,它们在个人收藏者间也很受青睐。

使用免震设备

对于价值连城的珍宝,博物馆有必要为其购置一套免震设备,以确保文物在强震中也能稳如泰山。

免震展柜最早出现于日本,其外形与一般展示柜并无二致,不同之处在于其下部装有免震装置。免震装置可分为二次元免震和三次元免震。二次元免震就是让展台仅在水平方向可滑动,相当于吸收地震的横波;而三次元免震除了可使展台水平滑动外,还能吸收上下震动的纵波,进而达到吸收地震中破坏力最强的混合波的效果。

据悉,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曾针对三次元免震进行了地震波加振及免震台动作试验,当震动设定相当于4级地震时,摆放在免震台上盛满水的高脚杯依然纹丝不动,一滴水也没有洒出来。免震柜防震效果极佳,但因为太贵,在日本配有该装置的博物馆也不是很多。

如果文物不用放在大厅展示的话,倒是有一种低配的“免震柜”可应用于库房中。据了解,在加拿大文保中心收藏瓷器的库房里,有一种类似中国囊匣结构的抽屉,瓷盘卧在与自身形状相符的软托里,用两根布带呈十字将盘与软托系住,抽屉中含有整体的发泡缓震材料,上面带有多个凹槽,可将瓷盘连同外层包装好的软托放进去,进而起到一定的“免震”效果。

建设防震博物馆

事实上,在真正遇到强震时,博物馆里的糟糕情况往往比人们预想中要复杂得多。例如,由于文物架没有阻止文物掉落的棱边,且没有防滑处理,导致文物在架子上碰撞、跌落;或因文物架未与房顶连接固定,只固定了底部,从而造成架台翻倒,使文物损坏;如果地震造成水管破裂或机械失灵,会造成展厅和库房进水;由于长时间断电,展厅、展柜及库房的温度和湿度无法调整,温度、湿度变化造成了部分贵重文物的损坏等等……所以,博物馆防震最好的办法就是建设防震博物馆。

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许多博物馆在建设之初就把抗震考虑在内。日本的防震博物馆主要是将建筑与地面相分离,中间为设有缓冲装置的减震层,减震层在震动中产生变形,进而有效地吸收地震能,减弱地震对建筑的震动传导,减轻建筑内部的晃动幅度,使得建筑自身以及建筑内部的展柜在地震中免于倾倒。采取这种抗震结构最为典型的是2005年建成的九州国立博物馆。

我国的防震博物馆以成都博物馆最具代表性。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期间,成都博物馆曾因为防震准备不充分,导致一些馆藏文物受损。后来,成都博物馆在新馆建设时,就把防震作为重中之重,成博在整体建筑的下面测算出了300多个点位,全部放置了橡胶支座;此外,该博物馆还配备了多元化防震设备产品,如独立柜防震台、通柜隔震台、密集柜防震地板等,为近百件珍贵文物安装了专属防震装置。(宗合)

上一篇:甘肃旅游攻略景点必去十处
下一篇:想带儿子去霸州自行车博物馆,做943在哪站下车,

猜你喜欢